主旨:阿!!下背痛

淺談下背痛
下背痛是現代化國家常見的醫學疾病,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引起,背部下肋緣至下臀區域的疼痛、肌肉緊繃或僵硬都可以稱之為下背痛,以症狀持續的時間分為急性(小於4 週)、亞急性(4週至12週)與慢性(大 於12 週以上)。 30~60%的症狀會在1週內好轉,60~90%會在6週內復原,而95%會在12週內康復。然而,下背痛容易復發,1年內復發率高達73%。經過多次的復發,恐怕會成為慢性下背痛。人體正常的脊椎頸椎前凸、胸椎後彎、腰椎前凸、尾椎微翹,並且有周圍的肌肉與韌帶來維持正常的曲度。所以適當的運動,可以改善或預防下背痛的症狀。

下背痛常見的原因有下列幾種
• 軟組織受傷/背部筋膜發炎
• 椎間盤突出
• 脊椎退化性關節炎
• 壓迫性骨折
• 椎管狹窄
• 原發性或轉移性脊椎腫瘤
• 腎臟病
• 輸尿管結石
• 攝護腺發炎或骨盆腔發炎
• 姿勢不良
• 情緒、壓力
以軟組織受傷/背部筋膜發炎及椎間盤突出較為常見,
軟組織受傷/背部筋膜發炎俗稱閃到腰
• 背部的肌肉、韌帶、肌腱的急慢性拉傷、扭傷、挫傷等,而引發背部筋膜發炎出現疼痛者最為常見
• 拉傷的肌肉有明顯的壓痛點,也有肌肉痙攣的現象
• 腰部轉彎或側彎會發生誘發性疼痛
• 適當休息、熱敷、吃止痛藥等即會慢慢好轉
椎間盤突出
• 若椎間盤長期、持續受壓,纖維軟骨容易退化、破損,導致髓核膨出,這時會出現單(雙)邊腰部的疼痛,單(雙)腳麻、刺、灼熱感,最嚴重甚至會出現肌肉萎縮及尿、便失禁的現象。
下背痛還有其他常見的症狀就是骨刺、坐骨神經痛
骨刺
• 骨刺是關節因種種原因造成軟骨的磨損、破壞,並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、硬化與增生,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。
• 骨刺並非老人家的專利,由於工作型態改變,許多人必須久坐、久站,若是加上姿勢不正確,很容易年紀輕輕就使脊椎提早發生退化現象,而誘發骨刺的發生。
• 骨刺的預防很簡單,就是避免久坐、久站、適時活動筋骨、注意坐姿、站姿、規律的運動習慣、維持適當的體重,不要過胖
坐骨神經痛
• 坐骨神經是身體內最長最粗的神經,它沿著臀部、大腿後部一直伸展至小腿及足底部,當這條神經受到刺激,如被髓核(脊椎骨椎間軟骨的核心)或脊髓瘤腫壓迫時,便帶來坐骨神經痛 。
• 疼痛及麻痺患者會感到臀部、大腿後部及小腿外側疼痛及麻痺,而在早上起床時尤為顯著,使患者在漱口及洗面時最感不適。
• 疼痛增加在起床後約一小時,疼痛便會減輕,但當患者在咳嗽、打噴嚏、下蹲或坐下起來時,則疼痛又加重,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 。
• 起立困難當患者由坐位起立時,例如從梳化或座廁站起來,因為感覺腰腿痛而不敢伸直腰部,需要過數十秒慢慢活動才能將腰部挻直。
• 其他症狀當病情日久疼痛嚴重時,患者靠體位姿勢來支持身體,以減少疼痛,腰部逐漸會有側傾,或肌肉萎縮。此外,患者常因疼痛困擾睡眠受到影響。


對於多數有下背痛的病人,保守治療是第一首選。
藥物治療:
• 門診常用藥 NSAID 、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與肌肉鬆弛劑,對鎮痛、消炎和鬆弛肌肉的功效良好。
物理治療:
• 如按摩、低能量雷射治療、運動治療、腰部牽引、電療與熱療等,主要由物理治療師執行。
• 前兩種療法合稱「傳統保守療法」,指的是口服消炎、止痛、肌肉鬆弛等藥物,加上熱敷、電療、腰部牽引、按摩等復健治療。
注射治療:
• 對於急性肌肉疼痛的病患,局部注射類固醇或混合局部麻醉劑是有幫助的,但可能會引起局部組織的壞死或凹陷,應避免經常注射。 若超過一至三個月均未改善,發作時痛不欲生,但又不敢接受開刀,此時,「注射治療」成為有效緩解症狀,短效而立即的另一種選擇。

相關網址:
附件: [ 開始下載 -- 「下背淺談痛.doc  說明:」下背淺談痛.doc ]  

     
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 11
刊登日期: 2011/12/06 16:37:34
作者:物理治療生 鄭文忠